×

Show blocked images and content

  1. Click Not junk / spam button in email clients (e.g. GMail, Yahoo, Hotmail)
  2. Download TalkKing to always display images and links

如閣下未能閱讀以下電郵, 請瀏覽網頁版本
若您希望停止收取由序言書室發出的宣傳推廣活動電子郵件,請按此
+852 2395 0031
首頁    關於我們    二手書架    活動重溫    銷售排行    臉書/FB    每月會訊    序言書架
序言書室20年4月號會訊*
通告:

序書書室2020年4月暢銷書榜
每月新書

書介:

《獨裁者的進化:收編、分化、假民主》
《痛史:現代華語文學與電影的歷史創傷

《面對蓋婭:新氣候體制八講
《不只是厭女:為什麼越「文明」的世界,厭女的力量越強大?拆解當今最精密的父權敘事

序言書室2020年4月暢銷書榜 更多書榜>>
書目推介 更多推介>>
獨裁者的進化:收編、分化、假民主
作者:William J. Dobson
譯者:謝惟敏, 非爾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期:2020年3月
售價:$167  會員價:$133.60
在今日香港讀《獨裁者的進化》是重要的,因為可以瞭解到現代的獨裁者如何利用科技(如AI)進化,因為資訊裡原本的去中央化變得再次集中,監控與操控變得容易。另一方面,現代獨裁者學懂給人民表面上的自由,然後滲透、操控這些所謂的「自由」(情況與香港相似)。然而,書的重點也許不單在於現代獨裁者的權力如何擴張,更在於被統治如何製造大量極權下的受害者。如今問題在,這些受害的選擇是接受還是反抗。現代獨裁者的統治力量越來越大,但其實反抗的招式也越來越多,不論是香港還是其他對抗極端的國家人民手段都越來越靈活多元。電視劇《誰是被害者》裡不被社會諒解的受害者選擇以死控訴,以社會學家涂爾幹對自殺的分類較接近「失範型自殺」,但也許我們可以讀《獨裁者的進化》來思考反抗的出路,也許可以獲得一點點希望。我們都是受害者,也可以是反抗的人。
TOP
《痛史:現代華語文學與電影的歷史創傷》
作者:Michael Berry
譯者:李美燕, 陳湘陽, 潘華琴, 孔令謙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6年11月
售價:$183  會員價:$155.60
今日香港電影都和「創痛」脫不了關係,其實華語電影都離不開這個主題:戰亂、高壓統治、歷史事件帶給人民的創傷,已經成為電影中一個現成的符號,白睿文的《痛史》就以一個西方學者的角度,探究這種由電影人在中國百年變亂中的「想像」的「創傷」,作者也指出另一種「創傷」:由性與暴力而得之狂喜交織出現的副主題,即以施虐受虐或強暴經驗呈現性主題馥電影。作者討論華語電影如何重構出個人從身體到心靈的創傷,藉以提升到整個國族的層面。書中剖析的例子,不限於民國時期、中國大陸或港台的電影和電視劇,也有著名小說如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和賈平凹的《廢都》,無論是文字抑或映像,作者都用精神分析角度,仔細審視那些高度真實的對暴力或性的描寫。作者從陳界仁的《凌遲考》和關涉抗戰題材的《血色玫瑰》開始,討論到關錦鵬旁涉六四的《藍宇》和香港不少關於九七題材的電影,展現中國近現代的歷史,怎樣被理解為走向現代國家到遠離國家暴政重塑個人經驗的「痛史」。
TOP
面對蓋婭:新氣候體制八講
作者: Bruno Latour
譯者: 陳榮泰, 伍啟鴻
出版社:群學  
出版日期:2019年7月
售價:$220  會員價:$176.00
幾千年來,人類文明從佔有田地發展到佔用一部iPhone,其實就是人類征服自然、運用地球(資源)的歷史,爾後我們把被改造過的自然稱為文化,意識上建構了「自然/文化」的對立,人類的法律也是為了捍衛人類征服自然、佔有土地的成果而設立的。但真的是這樣嗎?難道人類能自外於自然的轄管嗎?不。那麼我們和自然究竟又有甚麼關係呢?問這問題之前,也許該想想這問題有沒有問題。近幾年來,人們對於氣候變遷的討論,從環保轉移到超級政治的領域上,但一句How dare you並未能勾勒出問題的結構,反而法國當代的科學哲學家拉圖重新審視多年前流行的「蓋婭假說」,將自己的八場講座整理成《面對蓋婭》 一書。對於離經叛道的科學家洛夫洛克和琳.馬古利斯提出的蓋婭假說,一般人只視為把地球當成一完整生命體的看法,然而拉圖認為假說中有更激進的主張:它一反伽利略從星空開展視角,將地球視為一球形的自由落體的看法,認為自然就是一切生物(或,以拉圖的方法論來說,是行動者)行動的結果(如氧氣也是),而且作為這些「行動」的結果,大地本來就多變、桀驁不馴。他接繼自己在《我們從未現代過》對自然與人類關係的思考,不單破除「自然/文化」的對立迷思,也破除傳統哲學中的主體/客體關係,還有大家對「惰性」地存在的自然的認知。既無所謂人類與自然之辨,那人類對歷史的視角也應該改變,因為人只是一人形行動者,所謂「人類世」(地質史上有人類文明的時期)的說法也許亦無意義。不過,如果我們開始擔憂氣候變遷的話,我們還要問,從甚麼時候開始,人類不想再為世界末日而擔憂?為此,作者重新思考人類對宗教或末日論的輕忽,及其導致的後果。全書最後討論德國浪漫派畫家腓特烈(Caspar David Friedrich)的風景畫作「德累斯頓的大藩籬」,以風景畫家的視角深入那處於陸地和河流之間酷似地球的地貌,提出人類慣常視自然為一理性整體或可分割成屬於自身土地的想法(法學家施米特據此提出法律就是對土地的分配)的想法,應該要摒棄了。
TOP
不只是厭女:為什麼越「文明」的世界,厭女的力量越強大?拆解當今最精密的父權敘事
作者: Kate Manne
譯者: 巫靜文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9年12月
售價:$173  會員價:$147.10
從#metoo運動發生,女性對父權壓迫的抗議,越來越頻繁。近日N號房事件和涉及性侵少女導演波蘭斯基獲奬一事,都引來巨大聲浪。這個時候,大家或會重新審視「仇女」或「厭女」現象,在女性主義的論述中,「厭女」背後涉及較複雜的因素,如偏見、價值觀衝突、複雜的權力操作等。我們或會單純地說「物化女性」亦與「厭女」有關,但也忽略了厭女也關乎地位較低男性追求異性時的挫折感,草根階層對上層的仇恨,不同階級男性的地位衝突,甚至僅僅(更普遍地)因為男性視女性為「女性」,而不分青紅皂白地把她們歸為同一類人。在西方社會,厭女現象有時會涉及種族和膚色背景,而且往往比東亞社會更強烈摻雜白人男性優越感,凱特.曼恩的《不只是厭女》是女性主義哲學討論「厭女」問題的經典著作,她的分析切中父權結構中以性別作為臣屬關係的指標,透過先發貶損、厭棄女性而重建自我的心態,或者給女性一位定位,認為她們談及性就是淫婦等等。作者討論這些問題時,從社會學家莎莉.哈斯蘭格枚列的三種路徑(概念性、描述性和分析性或改良性)中選擇改良性路徑作為女性理解厭女現象的方法;作者也討論到性別歧視與厭女情結的關係。書中還討論甚多相關課題,如剖析左翼在希拉莉競選總統時對她的觀感等,為讀者釐清概念,能更清晰地認識和判斷厭女問題。
TOP
每月新書 上月新書>>
每月新書
書名         作者             出版社
Take Back Our Future : An Eventful Sociology of the Hong Kong Umbrella Movement Ching Kwan Lee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Profits, Politics, and Panics - Hong Kong's Banks and the Making of a Miracle Economy, 1935-1985 (Hardback) Leo F. Goodstadt 顧汝德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Reluctant Regulators - How the West Created and How China Survived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Leo F. Goodstadt 顧汝德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Populism (Key Concepts in Political Theory) Benjamin Moffitt Polity
Violence and Political Theory Elizabeth Frazer 和 Kimberly Hutching Polity
A Left that Dares to Speak Its Name Slavoj Zizek Polity Press
西班牙的靈魂:宗教熱情與躁動理想如何形塑西班牙的命運 John A. Crow/譯:莊安祺 八旗文化
每具屍體都會留下痕跡:微物證據會說話,鑑識生態學家帶你進入案發現場 Patricia Wiltshire/譯:吳國慶 八旗文化
激進市場:戰勝不平等、經濟停滯與政治動盪的全新市場設計 E. Glen Weyl, Eric A. Posner/譯:周宜芳 八旗文化
地球星人 村田沙耶香/譯:王華懋 三采
那些年,那些人和書─一個出版人的人文景觀 李昕 三聯
戰前香港電訊史 馬冠堯 三聯
消失中的味道(增訂版) 謝嫣薇 三聯
臺灣抗日運動史研究(全新增補版) 若林正丈/譯:何義麟, 陳怡宏, 李承機, 顏杏如, 陳文松, 鄭麗玲, 葉碧苓, 鄭政誠, 許佩賢, 富田哲 大家出版
烹:火、水、風、土,開啟千百年手工美味的祕鑰 Michael Pollan/譯:韓良憶 大家出版
語文教育與思想文化 馮志弘,謝家浩,施仲謀 中華書局
哲學研究 Wittgenstein Ludwig Wittgenstein/譯:陳嘉映 五南
瘟疫與人:傳染病對人類歷史的衝擊 William H. McNeill/譯:楊玉齡 天下文化
孤兒:從榮格觀點探討孤獨與完整 Audrey Punnett/譯:朱惠英, 陳俊元, 利美萱 心靈工坊
假面的告白(2018年全新譯本) 三島由紀夫/譯:高詹燦 木馬文化
喝個爛醉,因為我們是人類:從科學文明、宗教風土到帝國興衰,看古埃及、中世紀和現代人如何喝出酩酊大醉的世界史 Mark Forsyth/譯:呂奕欣 木馬文化
幸災樂禍:情緒史專家從媒體政治和社會文化,解讀人性共同的負面根源與心理機制 Tiffany Watt Smith/譯:林金源 木馬文化
雲心所往 吳靄儀 牛津大學
反民主的全球化 吳國光 牛津大學
重審毛澤東的土地改革(上下) 宋永毅 田園書屋
不工作:為什麼我們該停手 Josh Cohen/譯者: 邱振訓 立緒
我才不是女性主義者:一部女性主義宣言 Jessa Crispin/譯:柯昀青 好讀
蛋黃哥讀資本論 Sario 尖端
追尋意義:開啟創新的下一個階段 Roberto Verganti/譯:吳振陽 行人
孤獨的小船 張偉男 初文
崩堤之夏 黑貓C 奇幻基地
氣球人 陳浩基 奇幻基地
新加坡模式—城邦國家建構簡史 作者:陳思賢,譯者:鄺健銘 季風帶文化
如何在二十一世紀反對資本主義 Erik Olin Wright/譯:陳信宏 春山出版
中信圍困日記 中信圍困團隊 玻璃樹文化
笑忘書【40週年紀念版】 米蘭?昆德拉 皇冠文化
香港動盪-法與治的歷史與文化解讀 吳海傑、王迪安 編 香港大學出版社
今夜,菜街歌舞沈寂 陶然 香港文學出版社
我在聖弗朗西斯科做甚麼 周潔茹 香港文學出版社
日本漫畫400年:職人技藝、文化融合與內容產業的特質 陳仲偉 唐山出版社
羅曼史作為頓悟 夏宇 夏宇
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25週年暢銷紀念版 Jared Diamond/譯:王道還, 廖月娟 時報出版
來自北京的祝福 :流亡逾六十年的藏人,要如何面對後達賴喇嘛時代的變局與挑戰 Greg C. Bruno/譯:林添貴 時報出版
夜經濟:第一本人類夜晚活動史 葉丁源 時報出版
戰爭時期日本精神史1931?1945年 鶴見俊輔/譯:邱振瑞 馬可孛羅
戰後日本大眾文化史1945-1980年 鶴見俊輔/譯:陳嫻若 馬可孛羅
開放社會及其敵人(商周2020) Karl Popper/譯:莊文瑞, 李英明 商周
下流世代:我們注定比父母更貧窮 Mark E. Thomas/譯:林凱雄,盧靜 商周
女神自助餐 劉芷妤 逗點文創結社
心:日本文學史上最暢銷小說,夏目漱石公認代表作【獨家收錄漱石文學百年特輯】 夏目漱石/譯:吳季倫 野人
世界金融大歷史3000年:從古希臘城邦經濟到華爾街金錢遊戲 楊棟   陳雨露 野人
中國金融大歷史(二版):從史上最富有的兩宋到錯失全球霸主的大明朝(西元960~1644年) 陳雨露, 楊棟 野人
中國金融大歷史:從西周封建經濟到唐朝盛世真相(西元前1046~西元907年) 陳雨露, 楊棟 野人
我們為什麼要活著? 尋找生命意義的11堂哲學必修課 Julian Baggini/譯:吳妍儀 麥田
掙扎的帝國:氣候、經濟、社會與探源南海的元明史 Timothy Brook/譯:廖彥博 麥田
風雨中響起極權的喪鐘 黎智英 壹出版
宛如走路的速度:我的日常、創作與世界 是枝裕和/譯:李文祺 無限出版
白痴(?口安吾) ?口安吾/譯:黃鈞浩 新雨
少即是多 李婉薇 電光石火 (麥穗出版)
端傳媒 2020 春季特刊 — 全球瘟疫啟示錄(連 3 個月暢讀通行證) 端傳媒
佛學研究方法論(上,下)(第四版) 吳汝鈞 臺灣學生書局
神國日本荒謬的愛國技法:一切都是為了勝利!文宣與雜誌如何為戰爭服務?大東亞戰爭下日本的真實生活 早川忠典/譯:鳳氣至純平, 許倍榕 遠足文化
戰爭裡的孩子們都怎麼了? 山本美香/譯:林仁惠 衛城出版
世界距離民主只有五天:一群中國少年的民主實驗 寇延丁 衛城出版
華語語系十講 王德威, 史書美等 聯經出版公司
一個明亮的人,如何能理解黑暗?:《罪行》德國律師的思索 Ferdinand von Schirach/譯:姬健梅 先覺
小說與詩 27
香港中學生文藝月刊111 APR 2020
大頭菜文藝月刊056 Apr 2020
序言書室Hong Kong Reader
地址︰旺角西洋菜南街68號7字樓 (旺角地鐵站D3/E2出口,Body Shop對面)
營業時間︰中午12時至晚上10時